子公司被南部战区暂停采购资格大股东陆续“逃离”天融信
- 发布时间:2024-12-19 23:53:29
- 来源:www.leyu.com
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5.82亿元,同比下滑3.98%,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.69亿元。
公司股东郑钟南、明泰资本和章征宇纷纷减持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郑钟南、章征宇持股票比例均出现骤降。03
由于子公司北京天融信被暂停采购资格,天融信在政府订单方面的收入下滑,同时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7.53%。04
然而,天融信在新业务方面表现增长,如云安全营收同比增长126.40%,信创营收同比增长57.96%。05
目前,天融信股价报收7.20元/股,较2020年巅峰时期跌去约78%。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,仅供参考
国内最老牌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天融信”),仍未走出业绩下滑的阴霾。
2024年前三季度,天融信实现盈利收入15.82亿元,同比下滑3.98%;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.69亿元。
公开资料显示,天融信原称南洋股份,天融信是南洋股份收购而来。为募资收购天融信,南洋股份曾进行了定增与配套融资发行股份,进而导致股东层“大换血”,郑钟南、明泰资本和章征宇成为前三大股东。
时过境迁,这些大股东们频频下场减持。2020年,郑钟南一致行动人鸿晟汇清仓天融信;2023年,明泰资本所持剩余股票被全部拍卖,也退出了天融信。到2024年三季度末时,郑钟南、章征宇持股票比例均出现骤降。
如今的天融信股权分散,已无实控人、控制股权的人,而在股东“逃离”的背后,公司股票价格一跌再跌。
截至11月14日,公司股票价格报收7.20元/股,和2020年巅峰时期的32.09元/股相比,4年时间跌去约78%。
近日,天融信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。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5.82亿元,同比下滑3.98%。
在天融信的产品版图中,最重要的包含基础安全产品、大数据与态势感知产品及服务、基础安全服务、云计算与云安全产品及服务,以及别的业务。在营收下滑的背后,天融信多项业务受阻。
其中,2024年前三季度,贡献了超62%收入的基础安全产品实现收入9.94亿元,同比下降4.91%。
与此同时,大数据与态势感知产品及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0.55%,基础安全服务收入同比下降3.32%。
相比于营收,天融信的利润表现有所好转。2024年前三季度,其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.69亿元,较去年同期收窄31.83%。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这并非是基于业务的回暖,而是主要得益于“降本增效”,这中间还包括裁员。
10月27日,天融信方面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,今年第三季度利润提升主要源于费用的整体下降,是控费效果的体现。
“人数减少后的费用减少需要一定周期体现,今年费用减少会体现得显而易见。因2023年底和2024年初也优化了不少人员,明年至少上半年也会有较明显的费用减少体现。”天融信方面如此表示。
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早在2022年时,公司归母净利润就出现下滑。进入2023年,其营收也转入下滑通道,归母净利润则直接由盈转亏,到今天都没有走出亏损泥潭。
其实放在行业中来看,这并非天融信一家公司之过。近日,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(CCIA)发布报告称,我国政企数字化建设放缓,网络安全市场需求转弱,不少企业业绩下滑、亏损,多数企业营收增长相对乏力。
好消息是,今年9月底,有关部门颁布一系列政策,积极推动网安行业发展。在这一背景下,天融信对未来相当乐观。
在上述调研中,天融信高层表示,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逐渐显现,行业需求会逐步复苏和加快增长,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订单会同比提升。
其官网信息数据显示,企业成立于1995年,是上市公司中成立最早的网络安全企业,成立次年打造出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防火墙产品。
不过,天融信创始人之一贺卫东说,创业初期十分艰苦,由于没什么启动资金,几个创业者只有租赁中关村的一间废弃机房搞研发。“1995年‘天融信’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,只能算作一个研究团队。”
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困难时,贺卫东坦言,那时公司在四处碰壁之后,只好承揽一些国家的研发任务,借以积攒一些项目资金。直到1996年,天融信中标了国家统计局一个600万元系统集成项目,才让公司销售业绩一路攀升。
照此说法来看,天融信算是在政府订单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网安企业。但如今,来自政府的订单正在下滑。
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来自政府及事业单位的收入7.05亿元,同比下降16.46%。对此,天融信解释称,主要系地方政府收入下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军队采购网发布的消息显示,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北京天融信)在参加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安防建设项目采购活动中,涉嫌存在违规失信行为。
根据军队供应商管理相关规定,自2024年10月19日起暂停其参加南部战区(机关和直属单位,驻中国香港部队,驻中国澳门部队)范围采购活动资格。
北京天融信出现了哪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?公司是不是提前知情?丢掉南部战区的采购资格对公司造成哪些影响?对此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试图向天融信方面做了解,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。
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-2.95亿元,同比下降57.53%。其中,第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-4164.46万元,同比下降137.06%。天融信直言,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侧回款减少。
不过,天融信认为,随着各项化债、特别国债、长期国债等政策推出,政府资金情况会有改善,预计第四季度政府行业回款会好转。
其实,传统业务受阻,天融信早就有意识拓展业务边界,寻求搭建第二增长曲线。
自2019年发布云计算产品以来,公司布局了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云计算、云安全、信创安全、AI+安全、工业互联网安全、物联网安全和车联网安全等诸多新场景。
目前,多项新业务的业绩表现呈增长趋势。2024年前三季度,云安全营收同比增长126.40%,信创营收同比增长57.96%,云计算营收同比增长9.98%。
但整体来看,“云计算与云安全产品及服务”这项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.88亿元,同比增长11.58%,仅贡献了不到12%的营收,尚无法提振整体业绩表现。
在拓展新业务的同时,天融信的合作伙伴边界也在拓宽,并搭上了“华为概念”的快车。
同花顺资料显示,2024年10月23日,天融信新增“华为概念”,理由是与腾讯、华为、阿里等企业建立了联系。
至于天融信与华为究竟达成了何种程度的合作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试图向天融信方面来了解,但截止至发稿仍未获回复。
将时间倒回至2016年,那时的天融信名称还是南洋股份,是一家从事电线电缆生意的企业,与网安行业几无关系。
2016年8月,南洋股份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,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北京天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天融信科技”)100%股权,交易价格高达57亿元。
根据中企华出具的资产评定估计报告,在评估基准日2016年4月30日,天融信科技100%股权评价估计价格为59.02亿元,较其经审计的母公司账面净资产价值7.20亿元,增值率达到719.98%。截至2015年12月31日,南洋股份的资产净值甚至不足20亿元。
外界频频质疑这场“蛇吞象”式的收购,实际是天融信科技“借壳上市”。但是,南洋股份坚称,这次交易不构成借壳上市,理由是公司的控制股权的人、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,始终是郑钟南。
公开资料显示,本次交易前,郑钟南持有南洋股份54.63%股权,交易完成后,考虑配套融资新增股份的影响,郑钟南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降至24.30%,而郑钟南实际控制的鸿晟汇持有了1.80%股权,郑钟南仍为控制股权的人。
与此同时,天融信科技的原第一大股东明泰资本、原创始人之一章征宇成为了南洋股份的第二、第三大股东,分别持股13.98%、4.97%。
将天融信科技揽入麾下之后,南洋股份在2019年迎来两位重磅战略投资者——腾讯、中国电科。
还是在2019年,南洋股份年底时突然宣布,为聚焦网络安全领域,拟将公司名下电线电缆业务所涉全部资产及相关权益和负债,出售给郑钟南或其指定的关联方,而这正是郑钟南起家创业的核心资产。
最终,广州南洋资本、天津伽翊、广东南洋资本和汕头南标以21.05亿元的价格拿走了电线家企业均由郑钟南或其子女控制。
其实,郑钟南离开的脚步要更早一些,自2017年开始,郑钟南频频下场减持。据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亿元。
在2019年11月引入中国电科的过程中,郑钟南向中电科(天津)网络信息科技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简称:电科网信)以每股13.77元的价格转让3300万股公司股份,套现4.54亿元。
除此之外,郑钟南的一致行动人鸿晟汇所持公司股票在2020年2月解除限售,当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之间,就将所持有的股票全部减持,直接清仓。
但“逃离”的股东不止郑钟南一人。同在2019年11月,明泰资本也向电科网信转让了2500万股公司股票,价格同样是13.77元/股,套现3.44亿元。
另据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年期间,明泰资本减持天融信超30次。直到2023年11月,明泰资本持有天融信仅剩的6.246%股权被司法拍卖,也彻底退出了天融信。
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郑钟南持有天融信的股权仅剩7.20%、章征宇仅剩1.17%。2023年财报显示,郑钟南、章征宇均不在天融信管理层任职。
目前,郑钟南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,但自2020年10月26日,天融信变更为无控股股东、无实际控制人。
在大股东竞相离开的背后,天融信的股价一跌再跌。截至11月14日收盘,天融信报收7.20元/股,和2020年巅峰时期的32.09元/股相比,跌去约78%。
如今,搭上“华为概念”之后,天融信未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将持续关注。